第二十四章.回京之前(下).二合一章节._摄政大明
笔趣阁 > 摄政大明 > 第二十四章.回京之前(下).二合一章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四章.回京之前(下).二合一章节.

  第二十四章回京之前(下)二合一章节

  书房之中,赵俊臣正在准备着回京之后要呈给德庆皇帝的奏章。

  奏章有两份。

  第一份奏章,是赵俊臣向德庆皇帝汇报潞安府近况的奏章,其实说到底,这就是一份请功折子。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赈灾救灾,往往都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由此而引发的民变,更是数不胜数。能像赵俊臣这样干净利落且不留后患的解决,可谓是少之又少,为此而上一份请功折子,倒也不算过分。

  至于第二份奏章,则是赵俊臣支持德庆皇帝南巡的奏章——这可是讨好德庆皇帝的大好机会,赵俊臣自然不会错过。

  至于户部没银子、南巡会劳民伤财之类的顾虑,赵俊臣经过了一晚上的考虑,已是有了应对之策,所以并不担心。

  事实上,就算没有应对之策,赵俊臣依然会坚决支持德庆皇帝南巡。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屁股决定脑袋”,如今德庆皇帝是赵俊臣最大也是唯一的依仗,所以对赵俊臣而言,没什么比讨好德庆皇帝更重要的了——这种想法虽然颇有几分小人心思,但确实是赵俊臣最真切的想法。

  就在赵俊臣刚刚把第一份奏章写完之时,许庆彦推门而入,向赵俊臣汇报道:“少爷,刘长安和张道全来了。”

  赵俊臣下意识的眉头微皱,抬头问道:“他们两个是一起来的?”

  许庆彦摇头道:“不是一起来的,前后脚,只是凑巧撞到一起了。”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先领刘长安来见我,让那张道全在偏厅等一会。”

  许庆彦点头领命去了,不一会,已是领着刘长安来到书房中。

  ………

  刘长安进入书房后,还没来得及向赵俊臣下跪行礼,赵俊臣已是摆手道:“罢了罢了,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私下见面,这些官场礼节,就能免则免,你不嫌麻烦,本官还献麻烦呢。”

  刘长安却依旧向着赵俊臣下跪问安后,才站起身来笑道:“大人您胸怀宽广,不拘小节,但我等下属官员,却不能坏了规矩,还请大人见谅。”

  赵俊臣笑着摇了摇头,心底却为刘长安的规矩本分而满意,指着旁边的椅子,说道:“坐下说话吧。”

  刘长安落座后,向赵俊臣汇报到:“大人,您今晚宴请地方官员和乡绅耆老的酒楼,下官已是安排好了,就在那福安酒楼。潞安府地处偏远,比不上京城繁华之地,那福安酒楼已是潞安府最好的酒楼了,虽然算不上奢华,但菜式倒也齐全,大人您看如何?”

  赵俊臣点了点头,一边检查着手中的奏章,一边说道:“些许小事,你看着安排就是,本官是信的过你的能力的。”

  “多谢大人信任。”刘长安面现喜色,恭敬的说道:“不过,没想到大人您竟会这么快就要返京,本该我潞安府上下摆宴为大人您送行才对,没想到竟是让大人您破费了,惭愧、惭愧”

  赵俊臣检查了一遍的奏章后,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就将它合上摆放到一边,然后抬头笑道:“不过是借机相聚一番罢了,谁摆宴都一样,又花得了几个银子,哪里谈得上什么破费?说起来,本官来到潞安府之后,潞安府上下,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乡绅商人,对本官都颇为照顾支持,由本官摆宴,也是应该的。”

  听赵俊臣这么说,刘长安一脸的感动,叹息道:“大人之胸襟,实在是让下官感慨不已……”

  话到一半,就已被赵俊臣挥手打断:“你我也算相熟了,就不用在这里客套了,本官今日叫你来,是有事吩咐。”

  刘长安正襟危坐,一脸的认真,答道:“还请大人吩咐。”

  赵俊臣缓缓说道:“因为陛下急招的关系,本官明日就要回去了,这潞安府的一切,赈灾救灾,从今往后就要以你为主了,如今蝗灾已是即将扑灭,赈济亦是一切顺利,待本官回去之后,你一切可都要看紧了,莫要虎头蛇尾才是。”

  刘长安肃容道:“大人教训的是,下官一定谨遵大人的教诲,必然不会让大人失望。”

  赵俊臣点了点头,又问道:“本官今日一直在准备回京事宜,未能亲自与百姓们一同灭蝗,一切可都还顺利?”

  刘长安突然一笑,讨好的说道:“下官正要向大人禀报呢,大人要回京的消息,不到一天的功夫,已是传遍了整个潞安府,百姓们本还不信,待今日见不到大人后,才真的信了。如今草野田边,已是没几个人在灭蝗,百姓们大都离去了。”

  赵俊臣眉头一皱,问道:“怎么回事?难道就因为本官不在,百姓们竟也不愿灭蝗了?你们地方官府竟也不管?难道就不怕蝗灾复发吗?”

  见赵俊臣有些不高兴了,刘长安连忙解释道:“大人您误会了,据下官打探到的消息,百姓们之所以纷纷离去,是为大人您制作万民伞去了。”

  顿了顿后,刘长安继续说道:“大人您这些日子为潞安府上下所做的一切,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舍不得大人您离开,但也知道留不住大人,所以只能为大人做些万民伞,以表感激。万民伞虽说万民,但每个能挂百个名字已是极限,然而潞安府的百姓,却都想在送给大人的万民伞上留名,下官估摸着,待明日大人离去时,收到的万民伞,怕是要不下百柄如此数量,可谓是前所未有,大人经此事之后,怕亦是要流芳百世了”

  听到刘长安的话后,赵俊臣微微一愣,张口想说些什么,却又放弃,接着竟是面无表情的沉默良久。

  万民伞,本是古时百姓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绸条上写着一众赠送人的名氏。

  到了清朝后期,万民伞变了味道,地方官员在离任前,会强制要求地方绅民向他们赠送万民伞,地方官员收到的万民伞越多,也越有面子。

  但在明朝时期,万民伞的含义还很单纯,如果地方官员离任时能收到万民伞,那就代表着该地方官员绝对是个好官,而赵俊臣本不是地方官员,只是钦差代天子巡视地方,竟也能收到万民伞,而且按照刘长安的说法,数量不下百柄,那绝对是要震惊朝野的。

  这种做法,虽是百姓自主而发,但对赵俊臣名声改善的好处,自不待提。

  但在这一刻,赵俊臣心中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却不是幸喜,竟是愧疚。

  这一点,连赵俊臣本人也没能想到。

  这些日子以来,赵俊臣在潞安府的所作所为,其本质是什么,没有人比赵俊臣本人更清楚了。

  说得好听一点,赵俊臣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名声而作秀造势;说的难听一些,赵俊臣就是为了一己之利而愚弄百姓

  百姓愚昧迷信,总是被上位者轻易欺骗愚弄;百姓亦淳朴善良,比起那些饱读圣贤书的上位者们,却往往更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

  “我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扭转自己的不利形势而不得已为之,而且也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实事,总比晚清时候那些向百姓强行索要万民伞的贪官好多了。”

  这般想着,或许自我安慰的缘故,赵俊臣复杂的心绪总算平复了一些。

  另一边,刘长安则继续向赵俊臣描述着百姓们为赵俊臣制作万民伞的盛况,颇有几分“与有荣焉”的样子:“大人您是不知道,为了给大人制造万民伞,百姓们大都把自家最好的布料捐献了出来,据说那些正在制作万民伞的人家,如今院子里已是被各类布料摆满了,因为许多百姓不识字的缘故,为了能在万民伞上的绸条上留名,到处找人代笔,那些识字人家,如今也是门庭若市……”

  话说到一半,赵俊臣突然打断了刘长安的话语,缓缓的问道:“刘大人,在你看来,何为‘官’?”

  刘长安微微一愣,不明白赵俊臣为何会突然问这个问题,但还是谨慎的答道:“下官愚见,所谓官者,即代天子御民,辅佐圣上,为朝廷效力,保一方百姓之安生。”

  赵俊臣一笑,点了点头,说道:“你这么看,倒也不能算错,那么本官再问你,官又分几类?”

  刘长安又是一愣,不明白赵俊臣究竟想些什么,犹豫片刻后,答道:“这个……下官从未能像大人这般想的深远,这个问题,却是从未想过,还请大人指点。”

  赵俊臣轻声说道:“古往今来,百姓眼中,官分三类,即清官、贪官以及昏官,古人曾云,清官兴国、贪官祸国、昏官误国,但在本官看来,却是大谬。但在本官眼中,官只分两类,即能官与庸官。清官若是只有德行而没有能力,亦是庸官罢了,又哪里能兴国?自古以来,那些所谓的清官祸国误国的例子还少了?贪官如果能为造福百姓,即使贪了一些银两,只要不是数量太大,那也是能官,又哪里会祸国误国?历朝历代的那些名相贤臣,又有哪一个是真正的清官?”

  赵俊臣轻轻叹息一声,继续说道:“我朝官俸一向不多,但官场往来,面子做派,又有哪样缺得了银子?就凭那点官俸,哪里够用?所以,对于贪官,本官并不讨厌,因为大多时候,官如果不贪,他就活不下去了。但贪银子之余,也要多为朝廷和百姓做事,只要百姓能活得下去,只要天下能够安稳,谁又会在意那些德行小事?然而本官却极为厌恶那些既没有德行又没有能力的官员,这些人,除了祸害百姓和天下,也就没其他用处了”

  听赵俊臣这么明目张胆的支持贪官,刘长安目瞪口呆之余,又有些心中共鸣之感,下意识的抚掌赞叹道:“大人见识高绝,下官佩服”

  赵俊臣轻哼一声,又说道:“在本官看来,官分两类,却有四等。上上等,即有能力亦有德行,这种官员百年难寻,说他们是圣人也不为过,本官自问是做不到的;中上等,有能力却德行有失,虽说不过是第二等,但已是可遇而不可求了,我大明朝数百年来,能称得上中上等的,也不过张居正、三杨等寥寥数人罢了;而下等,则是有德却无能,这种官虽然每隔几年就会出一些,但他们能管好一县之地已是极限,大多时候不添乱就已经不错了;至于最下等,就是无能且无德之官,历朝历代,这种官员却是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说到这里,赵俊臣笑吟吟的向着刘长安看去,问道:“说到这里,本官且问你,在你眼中,本官是第几等?而你又是第几等?”

  听到赵俊臣的问题,刘长安一惊,再也坐不下去后,就欲起x下跪请罪。

  然而,刚刚抬起屁股,赵俊臣已是瞪了他一眼,说道:“就这么坐着回答本官问题照实回答”

  刘长安无奈,只好保持着姿势,半沾着椅子,只觉得比跪着还难受,心中急转,思考着自己该如何回答赵俊臣的问题。

  赵俊臣是第几等官员?若是为了拍马屁,那么刘长安自然会说赵俊臣是上上等,德行能力两不缺,但赵俊臣之前已经直言自己当不了这种“圣人”了,亦是让刘长安照实说话。

  刘长安自己又是第几等官员?刘长安自然希望自己是中上等,但按照赵俊臣的话来讲,明朝数百年间,能称得上是中上等的,不过是张居正、三杨等寥寥几位罢了,皆是名传天下的内阁首辅,他刘长安又哪里敢比肩?

  犹豫良久后,刘长安终于答道:“回大人,在下官眼中,大人您是中上等之官,虽说少有拒绝下面的孝敬,但亦能为朝廷和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如今潞安府上下对大人您的感激不尽,就是明证,将来大人您的声望地位,也必然不会低于太岳先生、三杨等先辈。”

  赵俊臣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你呢?”

  刘长安咬了咬牙后,终于说道:“下官能力有限,品行亦是一般,自然是下下等。”

  这么说了之后,刘长安又连忙补充道:“然而下官想向大人学习,成为那中上等之官,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你倒也有自知之明,本官这些日子,可是听到不少百姓对你的怨言,能一口气私自加七成税赋,逼得民间怨气沸腾,你这种官,倒也配得上下下等之评了。”

  听到这里,刘长安哪里还不知道赵俊臣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敲打自己?连忙跪倒赵俊臣面前,语带哭音,说道:“大人,下官是被冤枉的啊。”

  “哦?”赵俊臣冷笑:“那么多百姓,难道都冤枉了你不成?难道不是你加的税赋?”

  刘长安连忙解释道:“大人,那日听到那老者对本官的怨言后,本官也着实费解,私下里也查探了一番,却发现里面另有缘由。去年下官确实加过税,但并非是因为私欲,而是想要加固太行湖的堤坝,而且下官只加收了两成税罢了,却没想到,到了各县,竟是大都变成了加税五成而到了百姓那里,更是变成了加税七成大人,下官着实冤枉啊。”

  听到刘长安的解释后,赵俊臣不由一愣。

  上下欺瞒,本就是官场惯例,这刘长安的解释,倒是颇有几分可能是真的。

  赵俊臣今日突然说起这些,一是有感而发,二也是为了敲打一下刘长安。

  经过这些日子的观察,赵俊臣发现这些刘长安虽然是个贪官,但办事能力还是有的,做事稳妥,思虑周到,且经验丰富,倒是与赵俊臣心目中的中上等之官能沾一沾边。

  最重要的是,这个刘长安没什么太大的野心,且颇为听话,正急于收罗党羽的赵俊臣,自是有心收刘长安为己用。

  而想要收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恩威并施了。

  所以,虽然觉得有些冤枉了刘长安,但赵俊臣还是冷哼一声,问道:“这么说,是本官冤枉你了?”

  刘长安连忙摇头,说道:“大人自然没有误会下官,是下官识人不明,思虑不周,不仅被下面的官吏所欺瞒,更是害的百姓受苦,这自是下官无能的表现。”

  赵俊臣点了点头,缓缓说道:“你能明白这点就好。这些日子,潞安府能灭蝗顺利,赈济通顺,也离不开你的努力,在本官看来,只要你愿意,将来未必不能成为那中上等之官,但你本身也要明白分寸才是。”

  听赵俊臣语气变缓,刘长安心中大喜,连连点头道:“下官明白,下官明白,多谢大人指点。”

  用棒子敲打之后,自然还要给个甜枣。

  “起身吧,本官只是顺口提一下,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看把你给吓的。”待刘长安起身后,赵俊臣把自己刚刚写好的奏章递给了刘长安,又说道:“这是本官写的请功折子,你且看看如何。”

  刘长安恭敬的接过之后,打开一看,刚刚才饱受惊吓的心,顿时充满了惊喜与激动

  原来,赵俊臣的这份折子,除了向德庆皇帝汇报了潞安府的近况后,更是把他刘长安大大的夸赞了一遍,并向德庆皇帝建议将他调到京中任职,升官为赏,以激励天下官员。

  刘长安如今已是正四品知府,已是到了地方官员的品级极限,如果再官升一等,那岂不是要成为从三品甚至正三品的朝廷大员了?

  在明朝,七品升六品是一个坎,四品升三品又是另一个坎,这个坎如果迈不过去,就永远没升官的指望,有着等着告老还乡了。

  而赵俊臣如果能帮助刘长安迈过这个坎,对刘长安而言,那简直与恩同再造没有任何区别。

  “下官、下官拜谢大人”

  将这份奏章读完后,刘长安再次跪在赵俊臣面前,颤声说道。

  刘长安本身资历已经足够,只是没什么后台,所以已是在各地知府的位置上呆了三届,一直处于可以升迁却又不能升迁的尴尬地位之中。

  而这也是赵俊臣看重刘长安的原因之一,提拔刘长安,以赵俊臣在德庆皇帝面前的地位,以及刘长安本身的资历,并不困难,投入不大,但收获却多,不仅能收刘长安为己用,更能得到刘长安这些年来在各州各府经营的人脉网络。

  本来,赵俊臣有心让刘长安担任盐运使,帮助赵俊臣控制盐运这个无比重要的环节,但这个位置有太多人盯着,就算是赵俊臣也不容易能抢到,最重要的是,刘长安这人虽然有能力,却没什么魄力和主见,即使让他去担任盐运使,恐怕他也无法控制局面。

  既然如此,还不如让刘长安当个三品京官,至少朝堂上赵俊臣能多个应声虫,一旦有事,也能帮赵俊臣出出主意。

  看到刘长安感激不尽的样子,赵俊臣微微一笑,说道:“本官估摸着,等你把潞安府的事办完,圣上给你的旨意估计也要会到了,到那个时候,你官升一等,至少也是朝廷从三品大员,也就不用再在本官面前自称下官了。”

  刘长安连忙说道:“大人说笑了,不管下官担任何职,都一定会以大人马首是瞻。”

  刘长安这么说,已是在明确的表示要投靠赵俊臣了。

  赵俊臣笑道:“不用这般客套了,起身吧。你也知道,本官不喜欢这些虚礼。不过,待日后你到了京中为官,一定要记住本官今天对你说的这些话,本官不讨厌贪官,却很厌恶无能的贪官。”

  “下官明白,今后必不会让大人您失望的。”

  刘长安起身后,对赵俊臣的态度更加恭敬了。

  见刘长安这个样子,赵俊臣摇了摇头,说道:“罢了,今日我们就说到这里吧,那张道全已是等了很长时间了,我亦有些话要叮嘱他,你先去办事吧。”

  刘长安微微一愣,不明白赵俊臣为何会看重刘长安这个神棍,但还是躬身道:“那下官告辞了。”

  待刘长安离去后,赵俊臣冲着门外扬声道:“庆彦,让那张道全来见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oitx.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oit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