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出征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笔趣阁 > 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 第二百八十三章出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八十三章出征

  大同大将军府朱厚燳同参谋长李东亮正在商议救援锦州的部队人选,经过上次同清军的较量,皇家禁卫军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都踊跃求战。

  张永大喊大叫,还想随军出战,遭来各式鄙视的目光。这家伙,在清风口阻击战中出尽风头,现在还想出征辽东?这不是抢了大伙的立功机会吗?

  对众人的一致鄙视,张永脸皮极厚,他列出自己各式各样的随军理由,比如说锦州清军云集,警卫师作为战力最出众的一部,岂能不征战辽东?警卫师不出,是皇家禁卫军一大损失与浪费。

   他的话引起大将军府中一片哗然,张永这样说,难道余部的战力就不出众吗?

  面对众人的指责,张永还是嬉皮笑脸,不过坚持出战的决心丝毫不动摇。

  最后朱厚燳说道:“东北集团军全部出战,辎重团,骑兵军三师、四师,炮兵师随本太子出征,警卫师、直属骑兵师、还有调北部集团军司令韩仲带一个师留守大同。”。

  东北集团军司令韩朝、教官张忠,第一军军长李磊(原北上支队教官)、教官王文峰、参谋长于晓光,后勤部长齐天良和教官颜廷旭兼辎重团团长、教官,骑兵军军长吴金龙兼一师师长、教官魏大勋,二师师长刘雪峰兼参谋长、教官李晓辉,三师师长陈冠宇、教官杜宇,四师师长董监高、教官韦世豪,炮兵师师长李大勇、教官许文龙,警卫师师长张永、教官刘瑾,直属骑兵师师长江彬、教官丘聚。

  朱厚燳此言一出,张永立时死了一截,神情懊恼。

   江彬龇牙咧嘴,他统率直属骑兵师,正想在辽东战场大显身手,没想到却不能出战。  陈冠宇、董监高、齐天良等人,脸上则露出欢喜的笑容,只有东北集团军司令韩朝脸上带着微笑,显然早料到这个结果。

  自己与兄弟韩仲、杨通如今都是集团军司令了,而齐天良和董监高仍然没有战功,都是当初大同新军的老人,为了平衡,太子殿下肯定会带这二人出征。特别齐天良当年还是主动管理后勤,这几次战斗他把后勤管理的井井有条为战斗胜利做出来保障,为了让他功劳升上去,此次出战,肯定会轮到他。

  看着张永、江彬二人。朱厚燳严肃地说道:“你们留守大同,其实肩上担子不轻。依参谋部方略,韩仲到来之后,你们就要出征塞外,经鞑靼到清国配合好松锦前线的大军!”

  “能不能让鞑贼后方大乱,动摇锦州之奴。你们这步非常关键,不可等闲视之!”

   张永同样神情严肃,没了往日的嬉皮笑脸,他郑重说道:“太子殿下放心我等定会看好家门,征好塞外。配合好锦州的大军,给后方的鞑虏以雷霆打击!”

   江彬摸头想了想,齐天良与董监高这两个家伙,也该让他们把军功升上去了,而且出征塞外,前所未有这经历或许极为刺激,想想也不错。

  他二人对朱厚燳行了一个军礼高吼:“谨遵太子殿下之令!”。

  1514年(弘治二十八年)11月28日,太子朱厚燳带领皇家禁卫军和各路增援部队出了京城往辽东方向开拔而去。

  在京城的时候,朱佑樘、朝廷提议锦州战役的指挥权由太子朱厚燳统一指挥,朱厚燳提出由于不了解辽东的具体情况,辽东前线还是由洪城寿指挥辽东的明军和救援的明军,兵部派侍郎赵瑞龙监督,必要的时候朱厚燳会接过指挥权。

  大军行进方向,就是通州、三河、玉田、丰润、永平、抚宁、山海关一线。

  兵部给的限期,是十二月二十日到达宁远,从京师到宁远不到九百里,大军一天只需走三、四十里,时间上非常宽裕。而且这一路过去,几乎都是平原大道,行军并不困难。

  大军浩浩荡荡出发,由于内线行军,所以骑兵在前,步兵在后,辎重炮兵由于大炮太过沉重先期运输到宁远,此外大军后面,还有无数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

   锦州之战,十几万大军的粮草供给是何等庞大?为了供应前线大军的粮草,大明兵部与工部,调用了数万辆车马,从京师到山海关,日夜尽是运送粮秣的人流。

  在大明入援大军浩浩荡荡由京师进发时,在清国都城盛京,也在为锦州战事争论不休。

   清国在大明的细作无孔不入,他们不断将情报传来,入援大军人数,兵种构成,沿途有哪些将领汇入,等等,不断汇入盛京。

  清人对情报一向重视,情报收集也非常详尽,大明有哪些重要将领,哪些重要官员,倾向如何,能力如何,都有一一记录在案。

  他们的情报传递,主要由天津,山东等地进入辽东半岛。

  此时辽西一带,严防细作,又兵马云集,情报传递不易,由海道进发,再好不过。这些清人细作,也有大量的大明官将为他们作掩护,使得情报传递顺利。

  皇家禁卫军的情报更是清人重点收集,关注对象。

   在细作汇报中,禁卫军兵力约有三万人,其中骑兵八千,还有庞大的车营及炮营,内中火炮数目不详,估计不会少于一百门。

  “明太子来了吗?”

  整个盛京的人都在说着这样的话。

  对皇家禁卫军人马及是不是朱厚燳亲自带兵的到来,清国上下,极为重视,皇太极连连召对各臣崇政殿。

  皇太极也紧急将锦州前线的多尔衮、济尔哈朗诸人召回询问前线之事。

  在众臣恭维他锦州之略,大见功效,明国果然倾九边精锐而来。若围点打援成功,歼灭明军主力,此后天下任由大清驰骋时。皇太极只是摆摆手。

  他脸有忧色,说道:“明军浩大,特别皇家禁卫军挟清风口之势,兵势极壮,介时锦州之战,定有一场苦战。明国还好,我大清却输不起,输则有灭族之祸,如何应对。众卿一一道来。”

   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久在前线,最知道锦州当地的情形。他们围困锦州时,蓟辽总督洪城寿就组织了数次蓟辽援军往救。虽然暂时失利退却,观望宁远,但前线的清军应付他们也有些吃力。

   现在更有十多万雄军到来,还有威名远播的皇家禁卫军在,多尔衮与济尔哈朗都感觉压力极大。

   二人都希望皇上尽快派出援军,总兵力最好不要少于十万,特别济尔哈朗更建议皇太极御驾亲征。

  他说道:“我军盘据锦昌堡,九峰山一带,前有明营,后有锦州之敌,此为腹背受敌之势。洪城寿几次往救,每每自南山向北开炮,祖达萨则从锦州城头向南开炮,我军前后被击,无地容身,然不扎营二处,又无围困之势。现明师倾国而来,前线大军,兵力不敷使用,形势非常凶险!此战关乎大清国运,奴才恳请皇上,御驾亲征。”据清史记载,进攻锦州城,睿亲王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明将祖大寿的军队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洪承畴的军队则由南向北发炮,多尔衮受到夹击,几乎被击毙。祖大寿投降满清后,多尔衮向他谈及当时的险状,祖大寿说:“果有此事?如炮火击中大王坐骑,后果不堪想象!”多尔衮却说:“当时两仇相敌,唯恐打不中啊。”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此时四十余岁,在清国素有处变不惊,有勇有谋,谨慎稳重之议,他都这样说,显然锦州之势,确实危急。

  不过他要求皇上御驾亲征,还要求锦州兵力不得少于明军,在殿中各臣看来,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之嫌。

  毕竟清国自崛起后,向来是以少胜多,一万兵力对阵明军三、五万是等闲,他要求前线总兵力不要少于十万,这是什么意思?

   面对众人攻击非议,济尔哈朗耐心解释:“今时不同往日,明军战力不可小视。我大清兵围困锦州来,攻打锦州,松山,杏山各城不下百次,红衣大炮狠打,挖掘地道,火药炸城,明军都死战不退。辽人守辽土,他们奋战之心,不会少于我大清勇士。现在十数万精锐到来,更有皇家禁卫军在,岂可等闲视之?要知道输了,我大清就有亡国之忧,怎可轻慢小视?”

  殿内各人都是沉默,连非议最响的满清第一勇士鳌拜等人,都是闭口不言。

  虽然清人围困锦州,并不真想攻下城堡,不过从弘治十五年起,清人多次攻打松山诸堡,有时假打,有时真打,都可看出辽军与往年大不相同,洪城寿任蓟辽总督来,确实有自己的一套,现又有无数九边精锐到来……

  面对济尔哈朗的请求,皇太极只是摆摆手:“朕知道了。”

  他问道:“朕只想知道,若明军十数万援兵到来,我大清如何应对?”

   多尔衮道:“只要皇上御驾亲征,盛威之下,明虏定然灰飞烟灭。”

  皇太极双目一冷,又转到了济尔哈朗头上。

   济尔哈朗从去年起,奉命到锦州一带与明军作战,也是竭尽全力,了解锦州各处情形,也非常关注大明援军的动静。

   对洪城寿这人,他仔细了解过,知道他很有战事阅历,在辽军中很有威望,不是个容易对付的人手,现在更加上威名赫赫的明太子,他更慎重了。

   想了想,他说道:“明国兵力雄厚,粮草也充足,对付他们,需以谨慎之心,奴才在锦州时,也实地了解过锦州各处地势。”

  在他请求下,皇太极在崇政殿展开了一副巨大的辽西地图,同样绘制精确,连皇太极,还有殿内众臣,都围绕地图前观看。

  济尔哈朗道:“我细作早己探明,洪城寿救援方略,就是与祖达萨商定的‘建立饷道,步步为营,边战边进,解围锦州’之策。洪城寿这人谨慎,两年来,他自宁远数救锦州,每次都是集兵一处,不言轻战,若到时他还是集兵一处,我大清就有可趁之机。”

  他指着地图上,松山堡,杏山堡,塔山堡几个城池,说道:“明国的粮草,多集于杏山与塔山等处,到时我大清军,可在松山和杏山间横截大路,绵亘驻营。可如在锦州一样,挖掘长壕,隔断明军联络,使锦州、松山、宁远成为三个孤立的城堡,无法相互援救,这样一来,明军定败。”历史上的松锦大战就是这样的。

   殿内各人轰然议论,都觉得镶蓝旗主这方略很高明,很有可行性。

  皇太极只是摇头:“若明军只有洪城寿一人,此略可行,然现有明太子在,他们定然重视粮道。明太子人马有军三万,明太子之意,定得到各明将支持,此举怕是不行。”

  殿内众臣同声叹息,这些年众人对明太子和皇家禁卫军都下苦心研究,知道朱厚燳这人,重视粮道到了变态的地步。连自家的辎重营,往往有随军食用一个月的粮草,想断他粮道?难!当时朱厚炜就对朱厚燳说过任何时候都要保证有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千百年来血淋淋的教训。

  皇太极久久看着地图上的杏山堡,冷笑道:“不过,断其粮道,还是可行的!”

  看众人不明白,他说道:“我大清方略,可分两步而行,若明军还是如洪城寿之略,且战且守,云集松山,我军就趁机偷袭后路的杏山、高桥、塔山诸城,断其粮道。若其分兵,一一驻守杏山、塔山等处,我大清则效萨尔浒之策,将他们各个击破。他们一一分守各处,兵力薄弱,我大军可乘之机太多了。”

  皇太极的话,点燃殿内各臣的兴奋处,众人七嘴八舌的献计,各蒙古旗主言,可不断的夜袭,奔袭,袭其粮道,让其疲于奔命。

  各满洲旗主则言,可引诱杏山,松山等处的明军出战,不断的设伏,将他们一一消灭。

  毕竟明军战力这些年虽有长进,但野战方面,还是短于清兵的。来回多次后,定然让松山、杏山等处的明军疲惫不堪,若他们不想再出城野战,粮道防线,等于荡然无存。

  众贵族兴致勃勃中,皇太极看向多尔衮,济尔哈朗:“郑亲王,睿亲王。”

   二人忙道:“奴才在。”

  皇太极道:“援军之事,你等不必忧心,你二人这就回到锦州去,在西王宝山下,汤河子边筑堡,以为日后攻打杏山等屯兵要处。务要捕杀明军斥候,特别明太子的斥候,不让其发觉意图!”

  “明军援兵到达宁远前,可猛攻锦州,松山各堡,红衣大炮日夜不停轰打,务要逼迫明军加快进军。其大部到来,可在杏山等处设伏,引诱其军交战,务要挫其锐气!”

   多尔衮,济尔哈朗恭敬领命。

  多尔衮心中嫉妒,自从上次清风口惨败之后,皇太极虽然没有处罚他和豪格。但对他来说这次算是戴罪立功。皇太极谋略,就是胜过自己一筹,若是锦州再胜,以后大清国内,怕再无自己容身之所。

  此后清国君臣仔细商议,推敲锦州之事,皇太极认为自己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为何还有些不安呢?

  他下意识看了辽西的蒙古诸部一眼,明太子会不会从那偏师进攻呢?

  随后心下摇头,自明中叶起,明军就少有出塞作战本事,即使出战也不过离塞不远。

  在满,蒙各部看来,离明国边墙数百里,就是塞外胡人的天下。何况中隔着鞑靼塞外不比关内,危机四伏,明军哪敢出塞?清国君臣,也从来不会想到这里去。

   所以这个念头在皇太极心中一闪而过,随后放下心来。

  1514年(弘治二十八)12月下旬到第二年一月初,清国援军,源源不断开往锦州。

  1515年(弘治二十九年)4月初,皇太极令满、蒙、汉八旗,年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出征,4月20日,他亲自率军出征,倾巢而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oitx.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oit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