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和平谈判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笔趣阁 > 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 第三百八十八章和平谈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八十八章和平谈判

  国际第三纵队的进入和米国租借兰芳王国舰队的事让英国非常头疼,北美战场形势一泻千里。

  1547年8月21日,本尼迪克特.阿诺德留下威廉·希思大陆军35团2000人和清国镶白旗1000人、日本第五师团5000人牵制英国北美殖民地总督皮尔在纽约的万人,自己亲率大陆军和国际第三纵队联军强行军秘密南下佛罗里达。

  1547年8月30日,米国租借的护航舰队奉命前往波士顿城外,增援陆上的查尔斯.李的攻城部队。

  1547年9月5日,托马斯·格雷夫斯率领的一支英国舰队由纽约赶来,两支舰队在罗德岛相遇,护航舰队11艘战舰成一线散开,迎战英舰,英舰无论在炮火上还是战术上均不敌兰芳王国护航舰队,被迫退驶纽约,从而把制海权完全交给了护航舰队。

  1547年9月14日至26日,阿诺德和戚继光率领的联军在威廉斯堡上岸。

  1547年9月28日,约万名联军(米军约9500人,国际纵队7800人)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迈阿密的包围。迈阿密共有英军8000人。在陆上作战中,联军发挥强大的炮火优势,动用各种火炮,包括兰芳王国最新型的十二管火箭炮,采用兰芳王国王阳明发明的土工作业攻击法,以构筑平行壕和火力袭击相结合的方式对英军主阵地步步进逼,逐步缩小包围圈。英军迈阿密司令康沃利斯少将被迫将部队撤进内层工事固守待援,这就使联军得以趁胜推进,将迈阿密的整个阵地置于围城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内。在联军猛烈的炮火袭击下,英军逐渐支撑不住。

  1547年10月16日,英军试图出击,被迅速打退。康沃利斯又孤注一掷地试图将部队撤过约克河,也因暴风雨受挫。康沃利斯从陆上撤退无路,从海上逃走无门,处于完全绝望之中。

  1547年10月17日,亦即英军伯戈因投降的第3个周年纪念日,康沃利斯请求进行投降谈判。

  1547年10月19日,8000名红衫军走出迈阿密。当服装整齐的英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米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

  1547年10月24日,即康沃利斯投降1周后,英军詹姆斯将军从洪都拉斯率领7000名援军由格雷夫斯抵达巴哈马群岛,但为时已晚。慑于米国租借的护航舰队,詹姆斯匆匆返回了开曼群岛。迈阿密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

  1548年1月兰芳王国、大明、清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六国在英国的大使馆正式照会英国支持米国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英军在北美殖民地的失败让亨利八世对克伦威尔内阁失去信心,把原来议会的权力重新收回在自己手里,但对克伦威尔还是充分信任的。

    与此同时英国人发出了和谈的要求,通过同盟国的西班牙转达之后,兰芳王国官方和米拉威立雅合众国临时政府回复,除非以恢复米拉威立雅合众国合法权益并独立为基础,否则六国和米国拒绝接受谈判。

   外交之间的互动需要时间,米国的军事行动却在继续。

  歼灭了南方英军之后,对英军兵力的削弱并不算大,甚至可以说他们因为抛弃了伤病员和“效忠军”等杂牌部队,英军战斗意志是相对上升的,而国际纵队和米国大陆军收缩了纽约的包围圈后,他们的防守密度也大大增加,每公里战线上可用兵力更多。

  但对米国来说何尝不是如此,缩小了包围圈之后,联军的攻击密度也大大增加,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狭小的纽约港区,大半范围都处在了联军火炮的覆盖范围之内,联军的火炮可以延伸到英军阵地纵深。

  大量炮火不要钱的向英军倾泻,之所以不要钱,因为很多都是南方战役中缴获的英军装备,趁机销毁了也好,至于米国自己的炮弹,虽说也算充足,但毕竟代价高昂,都是高价从兰芳王国买来的能省着点用就省着点用吧。

  炮击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传单,英军已经被包围了半年了,他们跟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陆地不要说了海上由于护航舰队的存在也得不到补给。虽然可以同英国本土无线电联系但没有用,没有了补给这让联军可以大做文章,比如告诉他们,米国南方各州已经失陷,联军主力已经北上,正在波士顿与英军决战,他们已经被英国政府放弃了,要求他们早日投降,还可保存性命。

  并且动员俘虏写信,告诉包围圈中的战友,他们在战俘营中得到了良好的照顾,他们吃上了热菜、热饭,伤员得到了治疗。  这些信件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因为是用大炮轰击到英军阵地上的,军官无法控制士兵去阅读这些信件,不少人突然看到真的是过去的战友写的书信,并且可以回顾了他们之前战斗的一些经历,有熟悉的人做了俘虏,投降在很多士兵心中就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夜里开始偷偷有英国士兵翻越战壕,高举双手走向联军阵地了,联军在宣传信中,给他们规定了投降的方式,留出了几条投降的道路,在这些通道中,是没有地雷的。但这里防守的密度却很大,防备被英军用作突围。

  联军显然高估了英军的突围决心,此时守在纽约港区的英军,早就没什么斗志可言。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时候,这样的纯粹的防守,不是防守而且被困死,英军倒也没有大规模叛乱,可枪杀一两个虐待过自己的军官这种事情,还是时有发生的。

  总之这是一个濒临崩溃的軍队,但凡有时间,肯定是会被全歼的,但问题是,现在就是缺时间。无论米国临时政府怎么请示兰芳王国歼灭英军,朱厚炜都不答应,坚持以和平谈判的方式,逼英国政府接受六国提出的谈判要求。

   此时的托马斯.莫尔心情是不错的,人的处境往往就是这样,就在你觉得到了最艰难的时候,这时候猛吸一口气,冲了过去,你会现突然间海阔天空,因为在你感到难的时候,你的敌人同样很难。

   莫尔发现从战争初期的艰难到查尔斯顿的转折再到眼前的形势恍如隔世,陡然发现,英国人已经成了自己手里的果子,随时都可以采摘。可之前,他确实感到自己到了极限,其实主要还是自己的心态,现在想想,即便当时无法拿下英军,继续封锁和包围,也未必不能在谈判期间歼灭这股敌军,如果放在以前自己是完全没有信心的,根本不考虑那种问题。

  现在他突然放开了,豁然开朗,托马斯.莫尔的心态放开了,可英国北美殖民地总督皮尔的心态却压抑到了极点,任谁每天头顶着炮击,龟缩在潮湿、阴暗的战壕之中,士兵毫无斗志,军官看不到希望,高级将领则要防备着官兵投降,又要忧虑战败后的耻辱,每天都有官兵生病、受伤和自杀,谁会轻松的起来呢。

  投降已经开始公开在部队中间讨论,许多投降了联军的英军官兵,转头悄悄的跑回来,告诉大家消息,希望大家一起去投降,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军官已经弹压不住,甚至默许了这种情况的生。因为在高级军官心中,恐怕都已经将投降看作了必然的事情。既如此,何苦在杀戮那些军心不坚定的士兵呢。

   军纪一旦废弛到这种地步,距离投降也就不远了,但代表大英帝国北美殖民地投降,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做出了投降的决定,如何和平投降,都是一个问题。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考虑同托马斯.莫尔是不一样的,如果英国殖民地总督被俘和英军被全歼,那大英帝国就会成为全世界的笑柄。此时英国人急着谈判,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他们可不想自己主力被歼灭的情况下,跟米国开始谈判,那注定一开始就很被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oitx.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oit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