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_嫁给一个和尚
笔趣阁 > 嫁给一个和尚 > 第10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7节

  缘觉脸上掠过诧异:“公主怎么知道是他?”

  今天瑶英接见的豪族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者,有些人白发苍苍,看到她拿出的从中原带来的书籍等物,顿时泣不成声,显然是少时被迫西迁至高昌的河西人,还有些是中年人,年轻人寥寥,所以缘觉记得很清楚,那个佩戴宝剑的年轻人最为引人注目,因为他吊儿郎当,一脸桀骜不驯,行礼的时候拒绝解下佩剑,还对其他老者大喊大叫。

  在缘觉看来,年轻人就是在挑衅,要不是瑶英眼神示意他站着不动,他早就拔刀了。

  年轻人跟着他们,会不会心怀不轨?

  缘觉下意识捏紧了拳头。

  瑶英喝了口羊奶,果然是温热的,道:“我就知道他会跟上来,你放心,他不是歹人。”

  缘觉应是,放松肌肉。

  瑶英低头沉吟。

  马车驶过长街,车轮轧过厚厚的积雪,嘎吱嘎吱声细碎绵长,夜色浓稠,马上就到宵禁时刻了。

  她估算了一下时辰,放下水囊,低声吩咐缘觉:“把那个年轻人引到巷子里去,我和他说几句话。”

  缘觉对车夫低语,车夫扬起马鞭,将马车赶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幽窄巷子里,年轻人不知有诈,仍然跟着他们,等他跟进巷子,谢冲离开队伍,飞快跃上覆了一层积雪的墙头,几个纵身跳到年轻人身后。

  马车停了下来。

  年轻人一愣,立刻转身跑开。

  谢冲从角落里走出来,长刀一横,堵住了他出去的路。

  年轻人脸色微变。

  瑶英拨开帘子,款款下了马车。

  年轻人回头看她,下巴抬得高高的,神色倨傲,手指搭在腰间佩剑上,冷声道:“公主想做什么?”

  一口地道的河西官话。

  瑶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年轻人一呆,神情僵硬,半晌后,脸上腾起恼怒之色,怒喝:“公主笑什么?”

  瑶英收了笑声,眉梢眼角还是笑意盈盈,眼波流转,含笑仔细打量年轻人。

  年轻人浓眉大眼,身姿颀长,格外高挑,肩宽体壮,浑身上下没有一点赘肉,和高昌豪族子弟一样,辫发垂于后背,但头上没戴金花冠,而是以巾帻裹发,锦衣华服,宝带琳琅,腰间一柄镶嵌宝石的长剑,从头到脚金光闪耀,一身不伦不类的武人打扮。

  她一直盯着年轻人看,他一张俊朗脸孔慢慢涨得通红,眼神警惕,恼道:“你看我干什么?!”

  瑶英一笑,朝年轻人郑重行了个礼,正色道:“我敬佩杨公子高义。”

  年轻人姓杨,名叫杨迁,闻言,眼底一片茫然,梗着脖子道:“我不明白公主在说什么。”

  瑶英微笑。

  ……

  此时的杨迁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少年郎,但是多年以后,他的名字会传遍中原大地。

  山河失陷,西域孤悬,这个年轻人出生在茫茫大漠之中,从小目睹族人备受压迫欺凌,长大以后,他立志带领族人收复河山,重归故国,但是他们和长安隔着几千里之遥,想要东归,谈何容易?

  所有人都劝杨迁早点熄了这个心思,他并不气馁,一边勤于练武,一边变卖家财,秘密召集人手,同时不断游说城中豪族,劝说尉迟达摩向中原求助。

  在他二十岁那年,昙摩罗伽死去,北戎人没了顾忌,开始大肆屠杀不肯归顺的部族,各地发生动乱,他趁机带着护卫冲破北戎人的封锁,踏上东归求援之路。

  离开的时候,城中百姓携老扶幼,扯着杨迁的袖子,嚎啕大哭:“杨郎,到了长安,问一问长安的皇帝,问一问大臣,他们还记不记得我们这些子民!”

  二十岁的杨迁怒而拔剑,割断自己的长发,立下誓言:不到长安,绝不回头!

  这条东归之路,杨迁和他的护卫走了一辈子。

  从高昌到长安,要穿过遍布砾石的大海道,一望无垠、寸草不生的流沙戈壁,荒无人烟的草原,翻越巍峨雪山,还要经过重重关卡和北戎人驻扎的数座重镇。

  杨迁一行人从高昌出发,九死一生,有的人渴死,有的人饿死,有的人累死,有的人病死,更多的人惨死在北戎骑兵刀下。

  他们没有回头,继续向东。

  最后,这支渴望从长安得到援兵的队伍消失在了茫茫戈壁之中。

  多年以后,一支和北戎人交易的中原商队经过沙州,在流沙间发现一具枯骨,商人一时动了善念,想将枯骨安葬,无意间发现枯骨旁还未腐化的包裹,打开来,里面是一封写在布帛上的万言书。

  那是失陷土地的百姓向中原发出的呐喊和哀求,句句激昂,字字泣血。

  流沙中的枯骨就是杨迁,他经历千辛万苦,还是没能平安抵达长安,孤独地死在大漠之中。

  临终之前,他在万言书上留下名字和遗言,祈求看到这封万言书的有缘人代替他把万言书送去长安。

  年轻的生命早已逝去,枯骨仍然保持着向东爬行的姿势。

  不到长安,绝不回头。

  除了杨迁,其他人没有留下姓名,几十个年轻人,葬身流沙,尸骨无存。

  他们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商人感佩不已,托人把万言书送回长安。

  最后,这封血书终于送到了天下至尊的手中,杨迁的心愿在他死后达成了。

  那时郑景已经位列宰相,他下令将万言书公布天下,举世震惊。

  杨迁的名字很快传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朝中大臣各抒己见,民间百姓也议论纷纷,朝野内外群情激愤,请求皇帝出兵收复故土。

  可惜已经太迟了。

  北戎壮大,中原王朝矛盾重重,内忧外患,根本无力发动远征。

  大臣们踊跃上疏,看似在讨论出兵之事,其实不过是借着杨迁的事互相抨击谩骂,排除异己。

  郑景无可奈何,劝小皇帝追封杨迁等人为义士,颁布了一篇鼓舞人心的诏书,出兵收复河西以北故土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又过了几年,北戎挥师向东,大魏覆灭,国破家亡,尸横遍野。

  ……

  此时,高昌。

  瑶英微笑着凝视眼前英气勃勃的杨迁,心中感慨万千。

  她敢来高昌,绝不只是来碰碰运气。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当山河破碎之时,永远不缺朱氏先祖、谢无量、杨迁这样的英雄,他们以拯救万民苍生为己任,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勇往直前。

  刚到高昌的时候,她打听杨迁的为人,结果让她哭笑不得:杨迁少年意气,斗鸡猎鹰,流连风月,一事无成,是远近闻名的纨绔。

  瑶英不禁怀疑:会不会只是同名?又或者书中那个最后葬身流沙的枯骨另有其人?

  她让老齐发帖请来的豪族是经过慎重考虑挑选出来的,当她说要请杨迁来时,老齐坚决反对:“公主,杨迁年轻,莽撞冲动,而且整日无所事事,这样的人不值得深交。某听说他前些天因为一个舞伎和人争风吃醋,还顶撞族老,被族老训斥了一顿。”

  瑶英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先见见杨迁再说,毕竟同名同姓、年纪对得上,又刚好是河西望族子弟的人只有他一个。

  不管怎么说,那具枯骨必定和杨迁有关系。

  见到人以后,瑶英确定自己没找错人。

  豪族中的中年人都是一口别扭的口音,有些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忘了乡音,最年轻的杨迁却能说一口地道的河西官话,他就是那具葬身流沙、依然向东的枯骨。

  瑶英当时就笑了。

  杨迁一开口就暴露了他的所有心思,居然还故意挑衅她,试探她,现在又跟踪她,想查清她的底细。

  殊不知,她已经认定他会和自己合作。

  因为他无时不刻不盼望着早日和中原王朝恢复联系。

  杨迁和瑶英对质,本想吓她一吓,她却只是微笑不语,镇定从容,他到底年轻,沉不住气,冷笑一声,道:“文昭公主大祸临头,死期将至,还在此优哉游哉,杨某佩服!”

  瑶英轻笑:“杨公子此话何解?”

  杨迁傲慢地道:“文昭公主以为你今天见的那些人都值得信任吗?我实话告诉文昭公主,他们这头和你指天发誓,说他们心向长安,盼望东归,哭得像死了老娘一样,还发誓不会把你的身份说出去,其实个个一肚子坏水,说不定已经有人去王宫告发你了。”

  瑶英脸色微变,问:“那杨公子觉得我该怎么做呢?”

  杨迁下巴抬得更高,道:“我祖籍河西,祖辈都是河西名将,我祖父曾任河西都指挥使,临终之前嘱咐我不忘故国,既然大魏已经一统中原,我杨氏一族自当效忠大魏,你是大魏公主,流落到了高昌,孤苦无依,我身为杨家儿郎,理应照拂公主。”

  他悄悄挺起胸膛,让自己看起来显得更高大健壮。

  “公主信得过我的话,先到我杨府避一避吧,我可以向公主保证,有我在,谁也不敢动公主!”

  听了这话,众人对望一眼,表情不一。

  缘觉心里忽然涌起一种古怪的感觉,有些愤怒,有些不安:公主是王的摩登伽女,轮不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来多管闲事!

  他朝瑶英看去。

  瑶英仍是微笑,她果然没看错人,今天她见的这些人中,对她最真心实意的就是杨迁。

  她笑问:“杨公子就不怕那些人去王宫告发你?”

  杨迁腰板挺得更直,手指紧握长剑:“我不怕他们!我家和尉迟家是世交,就算他们告到国主那里,我也能保住公主。”

  瑶英抬头看一眼天色,道:“杨公子说得对,赵家、杨家、张家中有心向中原的人,自然也有投靠北戎的人,他们未必都值得信任,我见了他们,告诉他们我的身份,他们中肯定有人想借机讨好依娜夫人……”

  杨迁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瑶英话锋突然一转,唇角微翘,“杨公子,你说该怎么料理那些背信弃义之徒?”

  杨迁愣住了。

  第74章招募

  夜色沉沉,屋瓦院墙里透出摇曳的灯火,皑皑白雪上笼了一层暖黄晕光,风声在无边雪夜回荡。

  杨迁回过神,问:“公主怎么分辨哪些人是背信弃义之徒?”

  瑶英没有立即回答他,转身登上马车,坐进车厢,纤纤素手抬起毡帘,示意他跟上来。

  杨迁还没什么反应,缘觉先变了脸色。

  瑶英手拢毡帘,看着杨迁,眉眼微弯,笑问:“杨公子怕我使诈?”

  杨迁扫一眼身前身后,发现自己早就被包围了,轻哼一声,胸脯挺起,大步走向马车。

  文昭公主只是个弱女子,他乃堂堂杨家儿郎,要是畏惧不敢上前,岂不是太没胆量了?

  车轮轧过积雪,继续穿梭在一条条幽深的小巷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oitx.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oit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